45岁以后,这个活动尽量别做,伤膝盖
踢毽子娱乐性强,属于全身配合性的运动,对心脏功能、呼吸系统均有益,但它对膝盖的损伤却比较大。对四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言,不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!甚至有人坚持踢毽子1年,把膝盖给踢废掉了的都有。
“很多运动可以做,为什么一定要踢毽子呢?”专家提醒:“45岁以上者不太适宜踢毽子,最起码要少踢,别踢花式毽子。”
专家介绍,老人踢毽子时一般只用一条脚踢,另一条腿作为支撑,这会把身体重量都压在支撑腿的膝关节上。起踢一瞬间,向下的爆发力和扭腰带动的旋转力会给支撑腿的膝关节造成磨损,久而久之便会造成“退行性病变”。
此外,由于踢毽子动作单一,也容易造成反复起踢的那条腿的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。
1、长期踢毽子,膝盖早退休
对于踢毽子造成的关节损伤,当时可能感觉不到,但是可能会在运动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才会出现不适。最常见的就是膝关节疼痛,蹲下去就不容易站起来。
如果病人患病的时间长了,患者坐久了,就会觉得关节特别僵硬。再进一步发展下去,就连走平路也会觉得腿疼,睡觉也不舒服,膝关节还会出现肿胀、发热等现象,严重的还有可能会致残。
这时候就一定要及时处理,马上停止运动,好好休息,至少要在一周内控制自己的活动,再有不适一定要立即就医。
2、中老年女性最容易受伤
年轻人关节稳,韧带、半月板相对健全一些,损伤情况相对少见;青少年软骨多,不容易损伤,即使损伤了,修复能力强,恢复速度也较快。
而女性的膝关节比男性更易受损。这是因为,女性膝关节没男性稳定,承受的压力更大。特别是女性更年期后,保护骨骼、软骨的激素水平骤然下降,容易得骨骼方面的疾病。
除了踢毽子之外,爬山、爬楼梯之外,弯曲腿的太极拳、广场舞等部分动作都会损伤膝盖。中老年人平时可以选择对膝盖伤害较小的游泳、散步等方式锻炼。
3、膝盖急救指南
膝盖出现肿痛,马上停止运动。
康复的关键是好好休息,不用绝对卧床,但至少得在一周内控制活动。
急性损伤后。24小时内冰敷。
让患处血管尽快收缩,减少渗出,防止肿胀;24小时后热敷,扩张血管。但踢毽子损膝盖后的症状一般在2~3天后才出现,此时就不适合冰敷了。
用弹力绷带固定住受伤膝盖。
也可用弹性的护膝,药店均可购买,一来可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,二来可以利用弹性回缩,减轻肿胀。弹力绷带在膝盖受伤后一周内尽量一直佩戴;每隔24小时松开1小时,给它一个间歇期;佩戴10天后间歇佩戴,睡觉时不戴,活动时戴。一直戴到完全不痛为止。
平躺时(坐着抬高没用)抬高患肢30~35度促进血液回流,提高周围组织代谢,更快消肿
有条件的朋友还是应该尽早就医,越早就医越好,如果没有条件,或者受伤比较轻的朋友可以按照上面4个步骤进行处理,当然,如果2~3天还没有出现好转,建议马上去医院康复科就医。
膝关节保护的几点认识误区
误区一:膝关节疼,要养不要练。
很多患者膝关节疼痛,去医院后被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,就错误地认为只要活动就会加重关节退变,索性就每天躺着不动。其实,虽然得病早期需要养,但“养”并不是一动不动。
“养”是指对关节的养护,比如给关节保暖,减少上下楼和蹲起等活动,运动时带护膝等。要是长期一动不动地养,只会造成肌肉萎缩,如果肌肉的力量不足,反而会加重行走时膝关节的摩损。
而且,关节软骨的一部分营养是靠运动挤压关节滑液来供给软骨的,一动不动也会造成关节软骨的“营养不良”。
所以,保护膝关节光靠养还不够,还要进行适当的锻炼。合理运动可以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弹性,有效降低膝关节炎的发病几率,减少疼痛。
误区二:大量运动能“磨”掉骨刺
为了保持脊柱、膝、踝关节的灵活性,减少骨刺对周围软组织的干扰,适当地进行体育活动非常必要。而且,运动还可以使骨刺周围的软组织尽快适应骨刺带来的刺激,从而减少机体的不适和疼痛。但是,想“磨”掉骨刺,那是根本不可能的!相反,过量的运动还会加重膝关节的损伤。
误区三:打太极是锻炼膝关节很有效
太极拳在国民保健中的作用确实很大,让一些老年人每天有事做,还能锻炼身体。但是膝盖不好的人不适合,因为膝关节已经退变,打太极拳时如果蹲得太低,“马步”时间太久,会加重膝关节的负重和磨损,严重的还会在下蹲过程中出现损伤。所以,太极拳并不是适合于每位老年人,如果想打,也不要追求对完全到位。